你被全飞秒“洗脑”了吗?

2023-12-09

中秋国庆双节期间,不少近视小伙伴得到“救赎”,近视手术一个接一个的做。但小编也发现了一种奇怪现象:

不管有没有开始检查,大家开口关心问的,心心念念想的,执意选择的都是全飞秒。一旦发现检查结果不适合做全飞时… 此刻心里会 万!念!俱!灰!

请问,大家是被全飞秒“洗脑”了咩~~为了让各位近视盆友正确看待全飞秒,小编觉得是时候该出手了!

1、全飞秒到底是什么?

小编遇到不少近视小伙伴,在同时适合做半飞和全飞手术的情况下,往往就不知道该怎么选了。

通俗一点来理解,半飞就如同普通的火车,全飞就如同高铁。

以下是比较专业的科学解释

全飞秒激光手术全程中不需要制作掀开式角膜瓣,也不涉及准分子激光, 而是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内部通过二次深度不同的层间爆破,将要切削的角膜基质完整塑形,然后通过一个2-4mm的微小切口取出,完成手术。

图片

2mm是什么概念呢?大概相当于一颗芝麻的宽度

半飞秒呢,是利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,再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切削消融,改变角膜曲率,达到近视矫正的目的。

也就是说,区别全飞秒和半飞秒最直接的方式,就是看手术是否会用到准分子激光。

2、只有一种设备能做全飞秒

目前市面上激光矫正近视有很多叫法,但是大家要明白一件事,“纳焦飞秒”、“宇航飞秒”、“绿飞秒”等,都属于(半)飞秒,主要区别在于设备,原理是一样的。

全飞秒呢,只有德国蔡司VisuMax一种设备。无论你是在全世界,任何一个地方做手术,所使用的都是这个全飞秒设备,都只有这一种。

据了解,1台全飞秒设备=2台劳斯莱斯。

图片

3、哪些人可以选择全飞秒吗?

适应人群:

18-45周岁;

近视度数低于1000度,散光500度以内,且最近两年度数比较稳定,根据经验,一般到800度就很少有人还能够做全飞秒了...

角膜厚度足够,手术后角膜厚度需要确保在安全范围值内;

瞳孔大小合适,瞳孔大的患者术后容易炫光,对于7mm以上的大瞳孔,全飞秒不宜采用;

眼部没有急性角膜炎、角膜溃疡等眼病;没有其他全身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免疫性疾病等。

全飞虽好,可不是人人都适合哦!选择全飞秒,咨询的时候要注意

先问手术是“全飞秒”还是“全激光”;

要看手术设备是不是“德国蔡司生产的VisuMax”;

要比较手术医生的手术量,手术量越大,经验越丰富。


4、做全飞秒是什么感觉

全飞秒手术中谨记两点!❶ 躺在手术床上,双眼要注视正上方绿色光点,千万不要转动眼珠,听医生嘱咐;❷ 手术过程中,绿点移动不要追,绿点消失不要找,保持眼珠不动,坚持30秒。

全飞秒对近视患者,意味着:

一种更为令人舒适的矫正方式;因为没有制作角膜瓣,所以角膜周边的神经没有被切断,干眼症状概率低;也是因为无需制瓣,手术后更稳定抗冲击,角膜不会因为运动而发生移位或掀起,适合高强度运动者。

图片

5、手术后要付出什么“代价”

术后遇到这些情况,别惊慌:

术后一般都会有一些流泪、畏光、睁眼困难等不适感觉,2-4小时后基本会消退。

术后的眩光、光晕通常与瞳孔大小有一定关系,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也会渐渐消退。

术后干眼,通常需滴人工泪液一段时间,最终都可恢复。

术后你要付出的代价是这些:一周内避免眼睛进水,一个月内不能画眼妆,半年内不能游泳,不能尽情玩手机(要注意休息哦)。


6、全飞秒疑问解答

问:是不是全飞秒术后视力都能恢复到1.0?

答:其实不是的,这也得看个人恢复情况,有些人不到1.0,而有些人却能恢复到1.2/1.5。这与个人的角膜厚度、近视度数以及术后保养有很大的关系。不论术后视力具体多少,摘镜后基本都是比戴镜视力更好的。

问:全飞秒更先进,为什么对角膜厚度要求更高?

答:半飞秒要掀瓣,但节约角膜;全飞秒不用制瓣,消耗角膜要比半飞秒多一些,但是保留了角膜的完整性。

问:全飞秒手术是否存在风险性?

答:任何手术都有风险,近视手术的风险在于给不适合做近视手术的人做了手术。

为了更好地控制近视手术的质量,2011年8月中国卫生部颁布了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》文件,其中详细注明了不能做近视手术的情况。因此,经过严格规范的术前检查,排除不适合接受近视手术的人群后,手术是安全的。


分享